首頁 | 中國江西網(wǎng) | 論壇 | 博客 | 社區(qū) |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9913

關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解說


 大江網(wǎng)   2024-09-04 18:15:33 來源:東方網(wǎng) 編輯:胡哲敏 作者:
[瀏覽字號: ]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別名:中、圖、宓義,簡稱:方圓圖、先天圖,出處:《易解人生》。易經(jīng)是眾經(jīng)之首,易經(jīng)的研究對象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易經(jīng)就是古人研究方圓圖的成果。

      《方圓圖》涵蓋了宇宙的誕生、地球出現(xiàn)生命的規(guī)律,是華夏文明的根源。河圖洛書只是這張圖中的一小個部分內容,是秦漢以來兩千多年的文化主線。方圓圖從伏羲創(chuàng)易開始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甚至更長幾萬年、幾十萬年的歷史。

      從《禹貢》開始的夏商周三代,到秦漢三國兩晉,再到唐宋元明清,“中國”這個詞幾千年來一直如影隨形的伴隨著歷史。從1949年 10月 1日起,這片土地上建立的國家才第一次正式以“中國”命名。

      關于“中國”的稱謂,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言吾國之名為“中國”始見于《禹貢》“中邦錫土姓”;其后,《詩經(jīng)·大雅·民勞》“惠此中國”;《禮記·王制》“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孟子·滕文公上》中有“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倉葛曰“德以威中國,刑以威四夷”;《史記》記載“中國錫土姓”,至清雍正《大義覺迷錄》“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于圣德乎?”。中華上下幾千年,中國之名一直相伴。

      位于北京西城區(qū)阜成門內大街路北的歷代帝王廟,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兩代皇帝崇祀從伏羲、軒轅祖先始的歷代開業(yè)帝王和名臣的壇廟。乾隆幾經(jīng)調整,最后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為188位,并提出了“中華統(tǒng)緒,絕不斷線”的觀點。

      中國又稱中華、中夏、中土、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華”、“諸華”。是古代中原民族的自稱,以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蹲髠鳌废骞哪暧涊d姜戎子駒支說:“吾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語言不達!

      華夏起源于華胥,伏羲為華胥氏之子。

      《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春秋始將“華”、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中國人,是華夏民族,需要一直追溯到源頭——伏羲女媧。

      清華大學于2008年 7月收藏了一批戰(zhàn)國竹簡,被稱為“清華簡”。經(jīng)碳14測定屬戰(zhàn)國中晚期文物,文風主要為楚國。“清華簡”中《保訓》一篇比較完整地揭示了中國的含義。

      《保訓》原文:

      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歷,恐墜寶訓,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發(fā),朕疾壹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人傳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昔舜舊作小人,親耕于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于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遠邇,乃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嗚呼!發(fā),祗之哉!昔微假中于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乃歸中于河。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于成唐,祗備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fā),敬哉!朕聞茲不舊,命未有所延。今汝祗備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詳!

      《保訓》是周文王死前遺詔周武王的故事:按照現(xiàn)在的理解翻譯過來:“發(fā),我病越來越嚴重了,恐不及對你訓導。前人傳保訓,皆口傳心授,今我病重,口授不成,以書簡來傳!“啊!敬畏!不可輕視!舜一普通人求《中》、研《中》!吨小窞闇y陰陽之物。舜求《中》不懈,深入欽佩信服而獲極深修養(yǎng)與品德,帝堯盛贊并請承帝位。

      “。【次!上甲微從河國借《中》,獲發(fā)起戰(zhàn)爭資格,征戰(zhàn)殺害其父之有易國。有易國敗,上甲微未滅其國。上甲微還《中》于河國。秘錄《中》并傳子孫,至成湯研《中》不懈而得天下。。“l(fā),敬畏!我知《中》時短未深研,你需信而深研不懈!吨小反媸酪逊浅>眠h,你不知因還未曾傳于你。這是大任務、大使命!敬畏!注意日干不重要,要重視星象之不吉。”

      這篇竹簡明確的記載了,《中》是測陰陽之物。測陰陽之物在中國僅指易經(jīng),即中國文化的陰陽知識皆來自于易。

      上圖是金文,青銅器上的圖畫“中”

      這是甲骨文的“中”字,早于金文,只是中字多了幾個飄帶

      現(xiàn)代太極圖

      四川成都青羊宮相傳老子所造的太極圖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

      北宋時曾被稱為《宓義》,其后一直稱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簡稱為《方圓圖》。

      先來看看這張《方圓圖》的傳承:

      上圖這些人物都是宋易大家,代表著宋朝易經(jīng)的最高水平,以至于后世之人多以為河圖洛書和方圓圖北宋才出現(xiàn),好在宋明理學集大成者朱熹說,“先天圖傳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朱熹將隱秘傳承的方圓圖上溯到了東漢,才有條件將中國文化不為大眾所知的秘傳之線理出。

      貫穿中國文化的基因除了陰陽、中,還有一個字“道”。易經(jīng)系辭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道是闡述陰陽規(guī)律的;孔子之孫子思所做《中庸》(庸為功績),皆為闡述“中”的功績;清華簡《保訓》稱“中”為測陰陽之物,太極圖為陰陽之圖,易圖的方圓圖、河圖洛書都是陰陽之圖;陰陽的世界觀是伏羲一畫開天建立的中華文明的基礎,這樣就將方圓圖與中、道連接了起來,中華文明的主線也由此清晰的展現(xiàn)出來。

      易的整體模型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簡易模型是先天八卦圖,示意圖是太極圖,太極圖的前身是甲骨文和金文的中字,這一脈絡清晰的易經(jīng)傳承體系,形成了以方圓圖、河圖、洛書四圖合一的伏羲先天易,簡稱伏羲易。

      清華簡成了窺探上古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讓人們知道,方圓圖名稱的變遷:圖、中、易、太極圖。也讓人們知道了,周文王所稱中國,并不是一個特定的方國稱謂,也不是中央之國的意思,而是是指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兩岸的夏商部落,即遵從以中文化為生活指導原則的方國總稱。(下圖五角星的地方,是周文王封地西岐,圓圈內為統(tǒng)稱中國的諸多方國的大概區(qū)域)

      幾千年來,不論朝代如何更替,人們都遵從同一文化,就是中文化。在歷代帝王廟享祭的歷代開業(yè)帝王及名臣,不論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的各方國,春秋戰(zhàn)國的各諸侯國,還是秦漢后的漢人、胡人、女真人、滿人,都尊崇伏羲開創(chuàng)的同一陰陽文化,夏商時稱為圖文化、中文化,周時至戰(zhàn)國漸進更名過渡為易文化、太極文化、道家文化。

      中華民族不是以血緣為紐帶形成的民族,而是以文化為紐帶形成的民族,這個文化就是易經(jīng),也稱圖文化,又稱中文化。因幾千年來共同傳承的是同一中文化,所以,華夏子民稱自己為中國人,稱自己所在之國度為中國。

      方圓圖背誦口訣

      六十四卦依次排列如下:

      乾宮八卦:

      11乾、12夬(guài)、13大有、14大壯、15小畜(xù)、16需、17大畜(xù)、18泰

      兌宮八卦:

      21履(lǚ)、22兌(duì)、23睽(kuí)、24歸妹、25中孚(fú)、26節(jié)、27損、28臨

      離宮八卦:

      31同人、32革、33離、34豐、35家人、36既濟、37賁(bì)、38明夷(yí)

      震宮八卦:

      41無妄、42隨、43噬嗑(shì kē)、44震、45益、46屯、47頤(yí)、48復

      巽宮八卦:

      51姤(gòu)、52大過、53鼎、54恒、55巽(xùn)、56井、57蠱(gǔ)、58升

      坎宮八卦:

      61訟、62困、63未濟、64解(jiě)、65渙(huàn)、66坎(kǎn)、67蒙、68師

      艮宮八卦:

      71遁(dùn)、72咸(xián)、73旅、74小過、75漸、76蹇(jiǎn)、77艮(gèn)、78謙(qiān)

      坤宮八卦:

      81否(pǐ)、82萃(cuì)、83晉、84豫、85觀、86比、87剝、88坤

      以上是64卦方圓圖的背誦規(guī)范順序,但大家一定注意,在讀的時候要加上數(shù)字一起讀。

      但不能連續(xù)讀成:六十七蒙(這是錯的)要讀成:六七蒙每個數(shù)字都是代表著自然屬性,在表述時加上數(shù)字則是同步得到了自然能量的賦予。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7093   
     相 關 新 聞
      中國江西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 1、凡本網(wǎng)注明“中國江西網(wǎng)訊”或“中國江西網(wǎng)”、“大江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2、凡本網(wǎng)注明“中國江西網(wǎng)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wǎng)-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wǎng)·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lián)系方式:中國江西網(wǎng) 電話:0791-86849032
      版權所有©中國江西新聞網(wǎng)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手機報:0791-86847093    
      贛ICP備案:贛B2-2005034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贛B2--20120039    新出網(wǎng)證(贛)字06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1407206號   文網(wǎng)文 [2009] 144號    贛演經(jīng)字編號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主辦:江西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