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江西網 | 論壇 | 博客 | 社區(qū) |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9913

厚植文明沃土 激發(fā)校園活力丨江西省醫(yī)藥學校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紀實


 大江網   2024-01-10 11:11:03 來源:大江網 編輯:徐超 作者:張雪楠
[瀏覽字號: ]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張雪楠報道:菁菁校園,四季如畫,莘莘學子,不負韶華。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江西省醫(yī)藥學校以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為契機,始終圍繞“六好”標準,不斷提高師生文明意識和文明素養(yǎng),著力提升校園文明創(chuàng)建水平。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文明之基”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學校堅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履行黨的建設工作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形成了高度團結協(xié)作的領導班子團隊。2022年學校榮獲了江西省國資委直屬職業(yè)院校“好班子”稱號。

      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積極建設“四強”黨支部,學校組建了政策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教育志愿服務隊、“雷鋒”志愿服務隊,走進銀三角社區(qū)、水建社區(qū)宣講黨的政策理論和方針政策,開展“四點半課堂”活動及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等,充分發(fā)揮了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高度重視創(chuàng)建工作。2023年初,學校召開了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部署會,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陽歡親自部署工作;制定了《2023年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實施方案》,把文明校園的創(chuàng)建活動融入日常工作,按時保質完成了南昌市文明校園動態(tài)管理系統(tǒng)21個項目、45項活動,通過率100%,形成“人人關心創(chuàng)建,人人支持創(chuàng)建,人人參與創(chuàng)建”的濃厚氛圍。

      二、注重思想教育,鑄造“文明之魂”

      推動政治理論學習。學校持續(xù)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活動,從不同角度將相關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課程。此外,學校還設立了青馬研讀會,宣講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開設了思政大講堂,定期開展相關思政專題課。

      守護學生心理健康。學校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面向學生開展主題豐富、內容多樣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組織開展了以“積極心品質,游園樂多分”為主題的心理游園會活動,面向2023級新生開展了心理普查,建立“一生一冊”心理檔案。多次邀請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理專家和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為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提高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疏導能力。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育“文明之師”

      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嚴格課堂教育教學管理,組織開展師德師風培訓,利用教師節(jié)期間開展“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等評選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

      提升教師業(yè)務水平。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定期召開教研活動,學!吨兴帉W基礎》《零售藥店藥學服務》兩門課程被評為江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校教師參加江西省職業(yè)院校教學能力比賽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思政課教師在省國資委舉辦的第三屆直屬職業(yè)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四、堅持五育并舉,培養(yǎng)“文明之聲”

      利用紅色資源育人。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利用江西作為革命老區(qū)的紅色資源,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2023年4月5日,校團委組織團員代表前往南昌縣蓮塘人民公園烈士紀念塔,向革命烈士們獻花、默哀、行三鞠躬,表達對革命先烈們的無限哀思和崇高敬意。2023年5月17日,學校開展了“新四軍精神”巡展進校園活動,將新四軍軍部舊址的部分展覽搬進校園,并邀請金牌講解員江晗同志為師生進行講解。同時,學校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十一”等重大紀念日,開展紅歌合唱比賽、文藝匯演、主題班會等紅色主題活動。

      利用傳統(tǒng)文化育人。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陽、春節(jié)等主要民俗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富有價值內涵的民俗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端午節(jié)前,學校開展了南昌文化主題宣傳活動,大家積極參與到南昌文化體驗“打卡我的城”曬圖活動中,還有同學精心制作了南昌宣傳視頻,讓南昌文化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再放異彩。學校還將太極拳、書法、剪紙、非遺中藥制作技術引入課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讓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心中“活”起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利用先進榜樣育人。學校充分利用宣傳展板、電子屏、主題班會、微信公眾號等陣地對“新時代好少年”進行大力宣傳,組織學生集體收看全國、市“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fā)布儀式。學校還開展了2023年校園“身邊好人”評選宣傳活動,通過班級民主推薦、學生小組評議、校團委終審評選出了十名藥校“身邊的好人”,并在團干會議、班會上向全校學生宣講“身邊的好人”事跡。2023年五四青年節(jié),學校20級五年工業(yè)分析與檢驗班易文麗同學,作為代表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西省第十七次代表大會。

      利用實踐活動育人。為培養(yǎng)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和勞動精神,師生志愿者們走進南昌縣文化館,化身為講解員為當日進館參觀的市民進行了現(xiàn)場講解服務;來到新四軍舊址陳列館分工合作,對館內、外進行了志愿清潔打掃。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走進社區(qū),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社區(qū)居民量血壓、宣傳健康知識,用自己所學的技能為社會、為人民貢獻力量,學生在居民的贊揚和肯定中獲得了職業(yè)成就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五、打造多元陣地,涵養(yǎng)“文明之風”

      善建善用傳統(tǒng)宣傳陣地。學校充分利用教室板報、室外電子屏、宣傳櫥窗、橫幅等載體,組織開展了“推廣普通話,奮進新征程”“文明齊步走”等不同主題的班級板報;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向校園欺凌說不”“做網絡安全衛(wèi)士”等7個主題鮮明的主題班會。通過橫幅、展板、電子屏,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成果。

      嚴抓嚴管新媒體陣地。在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專門開辟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學校欄目。嚴格執(zhí)行“三審三校”流程,做好輿情監(jiān)測和輿論管控,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

      六、建設美麗平安校園,固牢“文明之本”

      美化校園環(huán)境。學校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人人爭當校園主人翁,借助勞動實踐周,引導學生參與日常勞動,清潔校園衛(wèi)生,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好習慣,培養(yǎng)同學們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意識。2023年學校被評為全國首批健康學校。

      建設平安校園。學校堅持把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開展了食堂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關注消防安全和用電安全,開展了消防安全技能培訓和演練;警惕網絡安全,開展了“文明上網樹新風,網絡安全靠大家”主題活動,提高師生網絡安全意識,養(yǎng)成文明上網習慣。同時,學校積極做好流感、諾如等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強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管理和事故預防措施,確保師生安全和校園穩(wěn)定。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下一步,江西省醫(yī)藥學校將繼續(xù)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不斷推動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向高質量發(fā)展,讓校園成為滋養(yǎng)文明風尚的沃土,讓文明之花在校園永不凋零。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86847125  手機報:86847093   
     相 關 新 聞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1、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或“中國江西網”、“大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2、凡本網注明“中國江西網訊[XXX報]”或“中國江西網-XXX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江西網·XXX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江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不授權任何機構、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截取、復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lián)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版權所有©中國江西新聞網    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手機報:0791-86847093    
      贛ICP備案:贛B2-2005034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贛B2--20120039    新出網證(贛)字06號
      網絡視聽許可:1407206號   文網文 [2009] 144號    贛演經字編號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  主辦:江西日報社